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探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李强   610017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但是,当前历史教学却明显存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上还比较陈旧的现状。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历史教学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学中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学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教育改革;现状;必要性;途径方法。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除了从宏观上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教育体制外,从微观的角度说:教师还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以便自觉地将开发学生的智力与常规教育结合起来。20多年来,我们在历史教学的改革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在历史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为其中之一。因此,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浅见,望同仁指正。

一、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是最关键的一环。尽管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知道:在教育教学中要确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但当前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尽管我们近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有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也有一些教师探索出了一些灵活、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幻灯、投影、音像手段在教学中也普遍运用,同时,也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大多数课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上却还比较陈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而学生主要听老师讲,都还处于被动地位。比如一节课,一般讲老师讲要占据约35分钟(一节45分钟),而学生活动每节平均仅有几人次,而使用电教手段的课多数仅在上公开课时才用。试问: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吗?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非常必要。

二、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

首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与国之间既有相互依存,更是相互竞争,这种时代特点决定了对创造性与适应性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紧迫。而历史学科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的发展过程的科学,历史学科在人与民族素质构建与提高过程中的作用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时代所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这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点出发,着眼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而作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学科也必须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真正把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落到实处。

第三,这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当知识经济已影响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时候,当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需求的时候,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自我发展也显得非常必要。

三、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些途径及方法:

首先,要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紧迫的是更改我们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讲得太多,原因在于我们仅重视了对历史知识过去性的介绍,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及参与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首要解决的即是这一观念的更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与探索者,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并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上,教师要起好导学作用,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深入课堂呢?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来自己在教学中这一问题上的一些尝试。

第一、利用交互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组织形式。就具体而言,即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如:课前备课,让学生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设计课堂的讨论题目,编写发言提纲,组织讨论等;自编自演历史剧,我在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时,曾多次让学生结合历史课中出现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自做导演编历史剧以及让学生饰演剧中角色。如在讲“鸿门宴”“杯酒释兵权”以及秦始皇、汉武帝时都曾做过这样小探索,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模仿历史人物角色来讲解一些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第二、有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对话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CAI系统交互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曾多次运用这种模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我在设计这课时,就在CAI课件中设置了五个模块(学习目的、学法指导、学习过程、综合训练、以及拓宽加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任一模块,每一模块中,都提供一定的材料及一定的问题,而学习的开始都起源于问题的提出,如遇到困难还有帮助菜单,可单击帮助按钮找到答案。此外,为检测自己学习后的效果,还配置了练习及拓宽加深模块,以供同学自我检测。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及实施性更加突出,可以有效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枯燥的历史材料及时间感兴趣,使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第三、创设思辩的课堂氛围,引入竞争机制。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讨论或学习,以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其实课堂教学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问题,即是“会不会学”“能不能学。”而问题讨论式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发现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探索式学习活动。这种活动一般表现为发表独立见解,辩论和研究学习形式。它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学习学会思考,并在解决问题是有所创新。因此,采用这种教学,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并且恰到好处。这样往往会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我在讲“洋务运动”时就引导学生在了解了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开办的厂矿企业的状况后,归纳出两段时期这些的特点,找出异同,并结合“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来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介绍“戊戌变法”的时候,我让学生对比“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在涉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鼓励同学提前找好资料,在课堂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既使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达到了“会不会学”和“能不能学习”的目的,效果较好。

以上仅是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浅见,但总的来讲,历史教学就应当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和谐、宽松、民主和亲自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去了解历史,感知历史。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学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