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活动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李强    610017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就要求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适应新课程的变化。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学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手段单一,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改变历史教学的现状,在我校初一同学中开展了历史活动课并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当前历史教学现状;历史活动课的尝试;注意的问题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标在于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真正要实现这一转变只有从改革课程体系入手。因此,国家也十分重视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尽快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尽快做好准备。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的观念中应试教育仍占重要地位,导致我们的教学实践应试教育仍居主流。这就使一些学科处于尴尬的境地,历史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针对这样的现状,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在我校初一同学中开设了历史活动课并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一、问题的提出与当前历史教学的矛盾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1]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转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停留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因此,新课程的试行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现在学生历史水平低并且不喜欢学历史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的反差呢?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受应试教育影响。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肯定要受外界的影响,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的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考、高考的就学,但是我们的历史学科一般不参加中考,这样许多初中学生把历史看作是“豆芽”学科,往往应付了事。二是主观原因——受老师的影响。当前我们许多历史教师教学模式还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而学生主要听老师讲,都还处于被动地位。比如一节课,一般老师讲要占据约35分钟(一节45分钟),而学生活动每节平均仅有几人次。试想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越来越压抑学的个性,影响学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然而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客观原因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习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主观原因,从教学的方式入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即为此提供了可能条件。

二、在历史活动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2002年9月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开始承担了我校在初中历史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提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体验”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为目标。为此我们在我校初一年级开设了“神奇历史王国”的活动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㈠建立健全活动组织机构

我们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成立了“神奇历史王国”的活动小组。针对参加活动的同学来自于不同的班级的现状,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了“神奇历史王国”的活动章程,规定凡是参加者均为“神奇历史王国”的公民,并由公民通过竞选选举产生了王国的首相、外交大臣、财政大臣等王国的领导人,每一个公民还制作了公民证,然后由公民们设计出王国的徽计。这样活动一开始就让参加的同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以后开展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根据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要求,我们在设计每一次活动课的时候都力求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下面就是我们开展的一些具体活动
1、历史知识的竞赛活动
⑴、故事竞赛
  根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0%的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加上初一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因此,在活动课中我们结合学生的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课前准备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每节课由一位同学上台介绍,使活动课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而且,还在同学间开展历史故事擂台赛,由学生自己搜集故事,自己做评委,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文字驾驭和收集资料、研究的能力。

⑵、诗歌朗诵赛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历史。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春秋战国的文化中关于诗经和屈原的内容时,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哀民生之多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的高尚品质,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学习隋唐文化时,从同学熟悉的唐诗入手,让同学比赛谁背的唐诗多,朗诵得好,并请同学介绍相关的知识,迅速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⑶、历史知识竞赛

   在学习了初一的经济、科技史的内容后,在学生中开展了知识竞赛。活动前让全体学生都准备竞赛试题,再精心挑选同学的试题编成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竞赛题,将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开展比赛,同学在活动中既有分组、又有合作,还有成果共享。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

2、历史知识的再现活动

在活动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历史学习的“体验”,我们尽可能的创设真实的情景把讲台变成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一些内容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进行了寻找历史和角色扮演活动 。如:在学习了丝绸之路后,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开展了以”丝路历险记”为题的寻找历史的活动。首先让同学们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丝路开通前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与大家一起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和艰难历程、以及丝路的贯通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然后开一个讨论会: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并联系现实,在活动中有同学用漫画的形式描写了丝路的艰辛,有同学以想象作文的方式记述了丝路的艰险,还有同学编排一幕张骞出使西域的小话剧,也加深同学们对丝路艰辛的理解。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我们编了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对变法进行辩论。凡此活动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总之,通过情景再现的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从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而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历史知识的实践、创新活动
  针对当前历史课教学模式还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的特点,在活动课中我们为了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创新活动。如:学习了造纸术的发明后,我们指导同学在了解造纸的一般方法后让他们尝试去造纸,许多同学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究不仅掌握了造纸的方法,而且都造出了自己的纸;在学习了唐朝的经济后,我们又指导同学制作曲辕犁、筒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找材料,想办法,最后都制出了这些历史实物的模型;再如:在学生了解了雕版印刷术后,我们鼓励同学课后用橡皮泥、土豆、肥皂等便于刻字的材料亲自动手刻字,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他们不仅学会了用正写的透明字纸反贴在胶泥上刻字,而且还了解了两种刻字方法——阴刻和阳刻。此外,我们在活动课中还鼓励同学在收集大量史料后,编写历史故事,允许有不同的“版本”等众多活动。同时,我们还将学生的这些成果收集起来,进行了展示,并提供时间让他们之间互相交流。

总之,通过这种活动既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4、历史知识的个性化教育活动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写历史论文、写影评等方式让学生去感受历史,独立地做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⑴、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如:伊拉克战争开始后,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专题讨论,通过讨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⑵、看历史电影写影评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结合相关的历史题材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让学生写影评,并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⑶、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

成都有许多历史遗址,如:武侯祠、王建墓、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准备将学生带出去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

⑷、历史论文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论文属较高要求,在此略去不讲。

三、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近1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日益增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体现出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间、学生间具有了一定的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逐渐出现了。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面临一些难题如:教师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指导;学生来源不断变化导致许多活动缺乏连贯性;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活动经费欠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有益的活动无法开展(如:我们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的活动因害怕发生安全事故而未能开展 );部分学生参与的目的不明确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等,都使我们的历史活动课显得步履阑珊。

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的研究性学习: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它可以渗透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即是如此。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它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展开提供了空间,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2]

其次,要注意正确区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不同。前者以围绕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综合的、通常无确定结果的问题展开学习,重过程,不重结果。而后者以围绕学科领域内的、已经有明确的结论的问题展开学习,既重过程,也重结果。

第三,要注意正确区分老师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关系,老师既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者、研究者。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积累经验,才能够与时俱进,也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望请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 .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J].人民教育,2002, (9).

[2] 单怀俊.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J].历史教学,2002,[3].

 

 

 

 

 

 

 

 

 

 

 

 

作者简介:

姓名:李强,出生年月:1970年11月,性别:男,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彭县,单位: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职称: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