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阳光女孩

---------一份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魏月香

      一、背景

      刚担任新初一班主任不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便发现一个女生(小Z)原本性格开朗、活跃的她一天天消沉,变得沉默寡言,少有笑容,学习成绩也一天天下滑。通过侧面了解,得知她上初一不久,父母离异了,她判给了父亲。母亲有了一男友,从此不再管她,她自己无法摆脱失去母爱的阴影,也因此十分消沉、缺少自信,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末尾位置。恶性循环,她越来越沉默,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二、教育过程

     了解了小Z的情况以后,我深深地震动了。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家庭,没有母亲关爱的女孩会怎样成长,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将怎样面对她今后的人生。我对自己说,我一定得帮助她。我初步制定了辅导的方案:帮助小Z建立自信,培养她自强自立的能力,教她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方法,学着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的权利和乐趣。

    基于学生的特殊情况,我决定不直接开展教育工作,等待相应的时机,通过书信方式,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她摆脱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的设想是不给同情,只给引导,帮助她释放自己心里压抑的情绪,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为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了解学生,我向全班同学公布了我的QQ号和E---mail地址,一周五下午班会课后,我便留一篇命题话题《老师,我想对你说……》,并告诉他们我会定时收看邮件。果然第二天我收到了她发来的E---mail,将她渴望母爱的痛苦与学习成绩较低的忧虑倾诉了出来,并在结尾处写道:"希望老师能够为我保密,谢谢。"由于她从不愿和同学、老师过多交流,贸然的询问、冒昧的同情、盲目的嘘寒问暖都可能会使学生从此三缄其口,将信任倏然收回。于是,我们两位班主任(还有一位见习班主任)一直在等待机会。此时,她主动地向我询问如何摆脱困扰她生活、影响她学习的这段经历,足以说明她给予我足够的信任,并希望从我这里得到有力的帮助。我便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她进行了“机谈”。由于不了解详情,只凭她对自己心态的描述,我不敢深入交谈,只是告诉她:

      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确实,母爱是无法替代的,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实,况且他们分开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来自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都是你应该珍惜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珍惜,抓紧手中现有的幸福吧!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建议你多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敞开心扉,不要把自己封闭在阴影里,时间一长会变成"白毛女"的!

      之后,她没有来找我,也没有再与我进行交谈,无论是网上,还是笔谈。我只好等待机会,由于她一直住校,我都坚持每周去宿舍看望她们一两次,在不久后的一次晚自习后,她终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苦恼倾吐出来,教育的绝好机会终于来了。

      恰逢母亲节来临,做为班主任我给每个学生布置了任务,为母亲亲自制作一张贺卡,并在母亲节这天为母亲做一件事,且要写出这一活动的感想。原本连作业都难以按要求完成的她,却交上来一张非常精美的卡,且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活动感想她竟然交上了四页半的文章,令我吃惊不小。在文章中,她将童年对慈爱母亲的模糊记忆、再次见到母亲的经过,父亲与最疼爱她的奶奶屡次争吵的生活一一倾诉,文词真切,感情难以自制。在文章的结尾,还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这篇感想可能不符合您的要求,但这些确确实实都是我的心里话,您能不能告诉我,现在我到底该怎么办?"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点评,鼓励她:真挚的感情是文章最可贵的灵魂。作为来信,我单独用了几页稿纸,给她回复了一封信。

      现在,既然你写出了这样的话,就说明你已经站在阳光地带的边缘了,只要鼓足勇气再向前迈出一步,将过去的经历看作是生活给予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包好珍藏起来,当你将它作为回忆再拿出来看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这是。。。。。 当你不再对这早已过去的伤痛念念不忘,不再惧怕别人知道这段特殊的经历,就说明你将自己解脱出来了,准备好开始建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了,永远做一位阳光女孩吧!

     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我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了一些锻炼能力,培养她自信的机会。我让她做小卫生员,负责检查班级同学的个人卫生,有时让她帮着收发本子等。在这样的工作中,给她创造了展示自己,跟同学交往的机会。在这些工作中她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开展小卫生员工作的过程,是锻炼小Z工作能力,培养她的自信心的过程,更是小Z自我教育的过程。她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要自立,自强,也学会了自律,在学习上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时积极举手争取发言,作业质量进步,正确率提高,有不懂也会问老师,学习上开始出现可喜的进步。

    现在,她已经变了,从一个作业拖拉,被人忽视,孤僻忧郁,对自我失去信心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她的脸上经常出现笑容,眼睛也明亮多了。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同学在一起说笑、玩耍,她变得自信了,她不再因为家庭和学习而自卑。在生活和学习上,她也学会了自强,能自觉地学习,并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阳光女孩又回到了我们集体中。

     三、评析

      1.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被情绪困扰的学生,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梯度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取笔谈、通信、网上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她分析其中原因,排除困扰其学习的情绪;尽可能启发他们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竭力激发她的内在动力,使她感到温暖,对老师产生信赖感,让她在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中淡忘家庭不幸带来的忧伤。

      3.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通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倾向性和教师的权威性对学生施以影响,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她不懂不会的问题,耐心讲解,当她取得好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                                             

                

 

 

(注此案例分析于二OO三年六月在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评选中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