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课堂延伸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张继东

 

【摘要】:  本文主要就如何通过课堂延伸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探讨,提供了几种常用的课堂延伸训练方法,试图从基础知识的传授与作文教学的衔接点入手,找出省时高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写作指导  课堂延伸训练

 

当前,语文学科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热点是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老师们做了不少的尝试和努力,如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写作讲座,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坚持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大作文或小作文,并及时进行讲评;不少老师还要求学生每周交一篇周记,甚至于强行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完成一、二篇日记作为练笔;有的还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观察、收集、整理和练笔等。不可否认,这些方式方法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但,从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及内在联系上讲,这些方式方法的采用多少有点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人为地割裂开来,显得泾渭分明。我认为,这是不完善的。

我认为,有效地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认识的加深,锻练学生的思维和听说读写尤其是写的能力,而且,刚好弥补了上面那些方式方法的不足,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我这里所说的课堂教学中的延伸训练,是指在一堂课结束前的一小段时间内对当堂所讲内容作适当的迁移、延伸或相关知识的“链接”,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尤其是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训练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如讨论、对比阅读、口头作文及片段(或构思)练笔等等。

结合初中语文(第一册)的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讨论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积极性,变模糊为清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有必要发挥小组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养成对复杂问题进行讨论的好习惯。如在上《最后一课》的时候,针对作品主人公是谁的问题,我让学生进行个别发言,学生的观点很不一致,出现了几种看法。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要求尽量把意见集中。学生经过讨论后,大致有三种看法,即,一种认为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一种认为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还有一种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都是主人公,而且他们都对各自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依据。在评价时,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指出确定主人公的关键是看谁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接下来,我让他们带着这个标准再次对课文进行分析和理解,再次进行讨论。这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的意见慢慢集中到第三种意见上来。总结时,我再次强调了确定主人公的标准问题,并指出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一篇文章也可以不止一个主人公,既可以是一个人、两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关键是看他(们)对表现文章主题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一番讨论,一个比较模糊,比较深难的问题就变得清晰,变得容易掌握了。

接下来,根据前面讨论的情况,我要求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要求是用第一人称来写自己看见的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这道作文题的主人公进行分析确定。对于这一类题目,就他们过去的经验来说,学生一般都直观地认为主人公就应该是文中的“我”,原因是出现的次数特别多,现在, 有了前面的讨论,这一次,大家的意见就比较集中,比较明确了。他们知道次数出现得多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关键是看他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通过对比阅读,求同存异,开拓创新。

“没有比较,就没有创新”。学习中对比阅读有利于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扩展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在上《秋魂》一课时,我就把它同刚学过的课文《春》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自己制作一份对比阅读表,包括各自写了那些景,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含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的思路,比较它们各自的长处,分别对写作有什么启发等,接下来构思提纲《蓉诚之  (春、夏、秋、冬)》,这时,学生有了可资借鉴的样本,思路打开了,才会有一些新的创意。还比如把海伦· 凯勒的《我的老师》同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和写自己的老师结合起来学习,学生就能在对比中,求同存异,不断开拓创新。

三,口头作文,展开联想,思维创新。

“请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吧!”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就没有文艺和科学的创新和进步;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学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在《济南的冬天》一课的延伸训练中,我就让学生展开联想,口头作文“成都的冬天”,要求先写提纲,再描述,可以只选取好的片段进行描述。学生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写景的方式方法,再经过自己的迁移整合,就产生了不少新的东西。如,济南有山有水有雪,而成都没有山和雪,但大家说成都有府南河,而且夜里的成都,夜里的府南河更有特色。这样,通过联想迁移,角度新了,相应的写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翻新。学生在模仿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创新。

四,当堂练笔,方法迁移,立竿见影。

“光说不练等于白干”。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所学的那些技巧全都是空话,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一点实际的意义。因此,适量的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有时一堂课的前面部分学了方法,后面马上进行写作练习,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迁移,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前面的知识和技能而言,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甚至有立竿见影之效。

 

本人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迁移训练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尤其是写作能力十分重要,也是大有裨益的。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经常性的思考、模仿和练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但是,进行这种延伸训练仍应注意“量”的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实际,坚持有针对性,有系统性、难易适度的原则,要尽量避免冲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主要目标,要把这种训练和其它一些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效果就更加明显。

    参考资料:

1,《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著

2,《跨越200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新探》  宋盛超主编

3,《学习的革命》  珍妮特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