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三地理复习中培养学生能力的若干途径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陈东群

 

 

【摘要】

当前的高三地理复习课课时少、知识跨度大、能量要求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是我们地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不能沿袭以往的复习模式,应寻求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新对策。

 

【关键词】地理复习  学生能力

 

分析这两年的文科综合试卷,明显体现“能力立意”,几乎找不到凭记忆就可解答的问题,很多是对原有知识的重组、迁移、联系与归纳,还有图象的分析、判读以及对世界某区域的认识等。试题大多都不拘于具体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把各科内容、方法和原理广泛串联起来,突出于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把握,从而更有利于素质高、能力强,和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使那些在题海战术下强化训练出来的死记硬背、知识面狭窄的考生难有作为。所以针对高考命题出活题、考能力的特点,我个人认为高三的地理复习应把着力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一、适时传授学习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的高三地理复习课课时少任务重,而且能力要求高,这给地理复习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是我们地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有限。为了把有限变无限,教师应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以补充课堂时间的不足,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加快学习速度,缩短掌握知识、技能时间,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质量,就能事半功倍,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教师仅热衷于编织知识网络,课堂上滔滔不绝,大讲一通,学生则只能是手忙脚乱的只顾听讲和记笔记,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复习变成了教师的包办、代替。这样复习,学生缺乏应有的思维和实践,其主体作用难以发挥,既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对培养能力毫无益处,往往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复习依赖于教师的消极思想,结果是出力不讨好。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谓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决不能用“全盘授予”的方法。当然自学也不是无师自通,还是需要培养,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除了常用的综合法和比较法两种,我们还可以概括出标题归纳法、科学分类法、地理简图法等等学习地理方法。

标题归纳法  以课本的各级标题包括章节的名称为线索,透过标题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组合标题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的方法,就是标题归纳方法。例如我们在复习高中《地理》下册“农业概述”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标题了解本节内容,涉及到哪些问题,为进一步复习做好心理准备。各级标题下的具体内容复习完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参看“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的知识结构图”该图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的从属关系及层次,避免他们头脑中的这部分知识杂乱无序。

科学分类法  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本中涉及分类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复习中按自己的需要对知识分类组合。例如关于能源的分类,高中课本是按形成和来源、按性质、按使用状况、按能量转换等四个角度进行分类,分出不同类型。复习这部分知识只要抓住分类的不同标准这一关键,其它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不会被诸如“煤属常规能源还是属一次能源”这类问题所难倒。

地理简图法  地理课本或地图册内的地图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反映了地理事物复杂的空间关系。地理简图法是指从上述地图中抽取部分内容构成分布简图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复习区域地理知识颇有益处,它利于学生观察和记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例如复习我国各种走向的山脉分布,先指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然后要求学生从图中提取有关信息画一幅简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空间印象。因为地形图上有许多信息可能干扰学生对我国山脉分布大势的识记,所以绘简图比仅看图效果要好得多。如讲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时,在讲完原理后,就命题让学生自己画一幅“七月大陆等温线示意图”,加深对知识理解。总之培养学生养成绘分布简图的习惯,对地理复习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巧设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学生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多向学生设疑、质疑,激发起学生去思维,让他们去看书、读图、思考、讨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讨,达到训练思维、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作为地理教师要深入分析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内涵,科学、完整、准确地将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而且还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发问,以求达到学而思,思而惑,惑而解,在求解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会在提问中逐渐由不会问到会问,由依赖老师解决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再向老师或同学问。教师在每堂课,应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习惯的养成,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设问质疑常用类型多种多样。如能设置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极为有利。

假设法  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联想,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为零),地球上哪些现象会发生改变?”、“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哪些现象将发生变化?”、“如果阿尔卑斯山脉的走向是南北向且横亘于西海岸则欧洲的自然环境将会怎样?”

矛盾法  教师提出与学生常规思路相矛盾的地理现象以引起学生潜在的认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自己要求去揭开谜底。例如“我国南方降水量大,不利于晒盐,但为什么在台湾和海南岛西部有盐场分布?”、“纬度越高,气温应越低,但北半球一月份气温最低的地方为什么不在北极,而在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四面临海,为什么大部分地方的气候却很干燥?”

用“假设法”、“矛盾法” 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点拨学生思维的火花,毋庸置疑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第一个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至少可以联想到如下几个方面:①晨昏线将一直以地轴为基轴自东向西旋转。②只有赤道上永远太阳直射,当然赤道地区更加炎热,赤道低压更加强大,对流层厚度更大。③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当然也无四季变化了。④原有的回归线和极圈不复存在,以它们为界限划分的五带也将消失。⑤风带、气压带不会出现季节摆动,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消失,南亚的西南季风也将消失。

 

三、对学生进行设计和绘制图表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教学语言,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具有独特的功效。综合复习更要特别注意强化地理图表的训练。因为综合题往往以地理切入,而地理题又往往以图表切入。如果缺少读图、用图这一必备的基本能力,势必影响综合成绩。因此,需对图表知识进行分类专题讲座,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做专题训练以强化。

统计图表  首先要使学生熟悉统计图的分类和每种图的基本特点。统计图大致有曲线图、柱状图、百分比结构图、直线图等几种。并且了解统计图中纵横坐标安排要科学,划分要适度。从直观效果看,一般用纵坐标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用横坐标表示地理事物的类型。最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地理数据练习绘制有关曲线图、柱状图、圆面或扇面百分比图等。例如绘制曲线图:①纵轴、横轴的比例关系一般按黄金分割来确定;②标出两轴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单位;③依据原始资料确定两轴比例尺;④先绘极大值、极小值,再标出其余各点以控制曲线的正确范围;⑤平滑连接各点成线;⑥填注图名。

示意图  教材中学过的原图是为了知识求全,设计的图像知识比较全面,但是为了突出图像的主题,可适当让学生精简图中的一些内容,绘制示意图。借助示意图,学生也较易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如水循环图、地壳物质循环图。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新图,可以是概括某段课文、或学习课文后的小结。

表格类  造表是进行地理对比的好方法。造表的关键是分类,那可分出那些可比项目。例如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就可从活动时间、厚度、性质、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列表,这样既可使学生记住它们的特点,又形成了知识的系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新编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学苑出版社            2002年版

3.《高考地理热点冷点难点》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