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观念、学方法,做新时代的班主任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王枝国  邮编:610017

 

    摘要:

作为一个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责任重大,其工作辛苦而光荣,平凡而富有意义。千头万绪的工作,除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外,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班主任树立三个观念:新的教育观念,发展观念,持久观念;并学习、探讨、运用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观念  方法  班主任

 

作为一个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责任重大,其工作辛苦而光荣,平凡而富有意义。他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然而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要创建一个"政治合格、成绩过硬、班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有力"的优秀班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外,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也至关重要。它应该是给在黑夜里迷失方向的学生点燃一盏指路明灯,为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的学生送去一块木板。运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树立三个观念。

 

新的教育观念。班主作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例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异性之间会产生神秘感和好感,并想着单独相处,有的人称男女生交往过度为早恋,针对这种现象,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处理此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鼓励男女生交往,强调相互交往的好处,并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为其创造交往的条件,但应巧妙地限制其单独交往,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交往,会使其对异性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真挚的友谊。

发展观念。班主任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默守陈规,固步自封的一代。如果每次活动内容都大致相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各类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
    
持久观念。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工作,有时全身心的投入并不一定会得到回报,班主任对此早就要有所准备,尤其是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进展更为缓慢,因为这类学生的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所以反复性很强,使转化工作的难度增大。班主任要认清这类学生的特点,反复抓,抓反复,要有足够的恒心,坚持不懈,一旦他们又一次犯错,我们首先得保持心平气和,再一次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弄清可能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往往很多后进生的家庭、社会背景都较复杂,也许在他们小小的心灵背后,还背着沉重的负担,如父母不和、家庭经济危机等等,都可能造成他们的表现反复无常,我们应对症下药,解开他们的心结,抚慰他们的心灵,将他们从岔道上拉回来。

 

学习、探讨、运用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

 

“严”与“爱”有机结合。

“严”即对学生似严父般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爱”就是对学生如慈母般的关心、爱护,并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促其成人成才。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依存。严是爱的具体表现,爱是严的最终目的。班主任工作中一味严,学生会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一味溺爱,学生不但不会被感化,反而会使整个班级状况一团糟糕。只有把严与爱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既有较强的约束力,又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才能促使学生进步,搞好班级管理。

全面关心学生。

对学生的关心,不应该只在学习方面,还应该在心理与生活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与生活方面产生困惑与困难时,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发现学生的不正常现象,接着便可请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及时疏通、帮助,调整好学生的心态,解决他们的困难,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样,教师也会得到学生更多的理解与热爱。初二000届五班学生马某,初二时表现恶劣:上课扰乱课堂纪律,经常旷课,抽烟、赌博、打电子游戏,根本不想学习,教师教育也拒不改正,并且态度恶劣。后经私下了解,得知他的父母离异,互相推卸责任,踢皮球,不想抚养他,初二下期发展到极点,那段时间他几乎连吃饭、睡觉都成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积极与他父母联系,解决了他的吃住问题,并且促使了他父亲对他态度的巨大转变,以至积极与学校配合,在暑假中对学生耐心教育,使其在初三有了本质性的转变,学习努力多了。由于基础太差,所以不懂的很多。但他好问,有一次在上自习课时找数学教师问数学题竟用了整整一节课,并连说:“我懂事太晚了。”初三上期末语文考试第一次考了一个及格分——68分。

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

其实质就是教师如何走下“神圣的讲坛”,更亲切的走向学生,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也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有更好地实施的土壤。老师真正走到学生中,有时蹲着、有时坐到学生中进行指导,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基础。班主任教师在课堂上当然应该严格要求、树立威信,带领学生向知识的高峰攀登,但在课下最好注意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交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无话不说,教师也才能了解更多的学生情况。平时与学生多接触,一起参加运动,互相拍拍肩,甚至“吹牛”,让学生感觉教师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亲近的朋友。教师也可以朋友身份给学生提一些适当的忠告,帮助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方面取得进步。这样,学生不但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也会更加尊重教师,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严”中有“宽容”,“严”中有“弹性”。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也当然应该“严”,但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严”中有“宽容”,“严”中有“弹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学生"尽其所长,恕其所短",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因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便注定他们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此时,如果教师一味“严”,不留丝毫转环余地,学生往往会难以接受,容易形成师生当场对立,或学生口服心不服,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的心远离教师,甚至反感教师,与教师唱对台戏。相反,如果教师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宽容与弹性原则”,有时主动给学生找一个台阶,甚至“相信一次他的谎言又何妨?”,先给学生一次机会,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反省,触及心灵深处,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也让学生感觉教师有人情味,不好意思再犯同样的错误。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即给每一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及时使用肯定评价性语言,而少进行批评。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一般来讲,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我们经常提赏识教育,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灌输就能做到的。赏识要有发自于内心的信任、尊重、激励才能做到。信任就是相信孩子能行,并把这种信任落实到平时的言行中,使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孩子的自信与自强。要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甚至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以正面表扬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但是,少进行批评,并非不批评,而是批就批到“点子”上,批得狠。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批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就不同的方面对学生大力表扬,尤其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即使他在某一方面有一小点进步,都要特别表扬,并且进一步提出更高的目标,促其一步一步前进。当然,学生犯的较大的错误也要毫不留情的严厉批评,可批评要注意时机、场合,切忌过多过滥。虽然批评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辅助手段也是必要的,但过多过滥的批评只会使学生麻木不仁,尤其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更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批评的次数少一些,批评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反而可以使学生对批评的印象更深,对其教育也更深切。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发火一切好说,发了火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从而也容易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攻心为上,请家长为下。

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心态, 让他们也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用爱的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用爱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的不同都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周记、家访等手段了解他们在校的感受,以及他们的家庭、社会关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好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针对学生实际表现和心理状况,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心与心的碰撞,而不要轻易请家长。每个学生在其思想深处都有一个感情切入点,教育学生时,只要把握好时机,找准他们的感情切入点,就比较容易打动学生,使其深受触动。教师再巧妙引导,联系到当时对学生的教育上来,一切问题都容易迎刃而解,可以使学生受到充分而深入的教育。请家长只是关键时侯作为解决问题的杀手锏,偶尔使用效果好,经常使用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初一九九八届五班学生李某,初二下期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扰乱课堂纪律、抽烟、打电子游戏等。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还顶嘴,拒不承认。后来经过对他家庭情况的了解,得知他父母离异,全靠母亲一个人的微薄工资抚养他。并且,他虽然贪玩调皮、坏习惯很多,但对母亲的感情很深。所以,在单独对他进行教育时,找准他的感情切入点,首先不谈他的各种错误,而是着重谈其母亲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抚养他,这样的单亲家庭,母亲是多么地困难。作为儿子,他是最应该体谅母亲难处的。谈到这里,他大为感动,眼眶湿润,满脸愧疚之色。不但深刻认识检讨了所犯错误,而且保证要改掉坏习惯,努力学习,用良好的成绩回报母亲。从那以后,他转变很大,不但上课认真多了,而且课下还千方百计补习功课,初三上期末考试考出了语文71分、数学85分、英语72分的较好成绩。这种情况,当时如果不采取“攻心为上”,而只是采取请家长的简单办法,肯定收不到这样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即使请来家长帮助教师把学生强压下去了,学生在心里也仍然会对教师不服气,又哪里谈得上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开展多种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有人曾说过,学校生活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家园、花园、学园。我们坚信:教育应寓于活动之中,教育应渗透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教育应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只有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才会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新的天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发现的环境,才会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无拘无束中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接触。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表明寓教育于活动中对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学校虽然必须以学习为主,但也不应该是“读书、读书、再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因为这样只会让学生对学校、班集体产生反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既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又感受到集体的欢乐,从而增强学校、班集体的凝聚力。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之类的时间,结合实际情况,举行一些有关教育的活动:庆国庆诗朗诵,假期见闻谈,三分钟演讲,元旦集体生日会,班级辩论赛,校园排球赛等。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而且让学生产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依恋,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让学生感到放长假难过,反而留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总之,同一棵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也无穷无尽,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为努力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之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刘福国. 班主任工作概论[M]. 重庆:  重庆出版社,1991.527

[2]    . 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30

[3]  全国模范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91

 

 

注:此文于20031月获成都市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