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化集群
校友会
讲文明树新风
海威教育培训中心
党建专题
恩泽奖学金
住校生园地
自办刊物
新闻中心
搜索引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闵恩泽校友专题
 
 
德育活动 年级组特色建设 心理咨询中心
中心简介 最新专题 驿站动态 心情故事 论坛精粹
联系方式:Email xlzxcd@sina.com; Phone 028-86948353-846


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现代课程改革的最高理念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科学精神是人类满足自我求真的心理需要,而人文精神则是满足人的生存、被尊重及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发展过程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极大。良好的主导作用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前提,它能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自觉、能动创造的特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仍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在应试的高压下,师生急功近利,使教学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反映在师生关系上就是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主宰者,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而学生成为客体和附庸者,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师生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甚至有对立现象,教学活动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学生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从而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促进课堂教学优化,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前提,也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概念界定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点。现代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性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心理学大词典》第265页) 因此和谐属于心理上的一种体验。
  “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建立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作为学生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它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行为,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的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心;师生的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三、理论基础
1、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应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引路人。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3、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至少具有七种以上的智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指出“真正的自由王国是可以根据每个人各自的兴趣、特长、爱好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道德、审美能力和体魄的活动领域”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对象
研究过程:
(一)开题阶段:2004年12月25日 确定研究目标、方向和内容
(二)研究阶段:2005年1月—2007年6月 调查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反思、
(三)总结阶段:总结提炼、研究成效及理性思考
研究对象:
初一、初二年级

五、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价值
  国内外有很多教育专家在同一领域里做过研究,但多数是研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教育改革的重大作用,以及不良师生关系形成的原因,理论层面的研究多,深入研究如何才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的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尚缺乏一个成熟、系统的成功经验,因此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关系现状。
2005年3月,对我校初一和初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20份,初一,初二各60份,其中实验班与平行班各一半且性别比例为1:1,调查结果如下:

表1(侧重整体比较)和表2(侧重性别比较)

表1:学生与教师相处各因子困扰程度比例(%)

 

总体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一

初二

实验

平行

实验

平行

教学困扰

严重

16.6

13.3

30

3.3

3.3

20

40

中等

34.2

28.4

40

13.4

43.4

36.7

43.3

轻微

49.2

68.3

30

83.3

53.3

43.3

16.7

情感困扰

严重

38.4

18.3

58.3

16.6

20

40

76.6

中等

33.3

40

26.7

36.7

43.3

36.7

16.7

轻微

28.3

41.7

15

46.7

36.7

23.3

6.7

地位困扰

严重

12.5

3.3

21.7

0

6.7

13.3

30

中等

30

25

35

26.7

23.3

30

40

轻微

57.5

71.7

43.3

73.3

70

56.7

30

总分

严重

7.5

0

15

0

0

10

20

中等

55.8

48.3

63.3

43.3

53.3

56.7

70

轻微

36.7

51.7

21.7

56.7

46.7

33.3

10

表(2):学生与教师相处各因子困扰程度比例(%)

 

初一实验班

初一平行班

初二试验班

初二平行班

教学困扰

严重

0

6.7

6.7

0

20

20

46.7

33.3

中等

26.7

0

60

26.7

33.3

40

40

46.7

轻微

73.3

93.3

33.3

73.3

46.7

40

13.3

20

情感困扰

严重

20

13.3

13.3

26.7

40

40

73.3

80

中等

33.3

40

60

26.7

33.3

40

20

13.3

轻微

46.7

46.7

26.7

46.6

26.7

20

6.7

6.7

地位困扰

严重

0

0

13.3

0

13.3

13.3

33.3

26.7

中等

26.7

26.7

40

6.7

33.3

26.7

46.7

33.3

轻微

73.3

73.3

46.7

93.3

53.4

60

20

40

总分

严重

0

0

0

0

13.3

6.7

20

20

中等

46.7

40

73.3

33.3

53.4

60

66.7

73.3

轻微

53.3

60

26.7

66.7

33.4

33.3

13.3

6.7

  结果显示在师生关系的总体水平上,7.5%的初中生与老师相处感受到严重的行为困扰,55.8%感受到中等程度的行为困扰;无论是严重程度还是中等程度,在各种困扰中,情感距离困扰所占比例是最高的,是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困扰,其次是教学困扰。这表明学校师生行为困扰问题较大,这样的师生关系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从实际入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改变现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教师思想理论素质,从而影响教师与学生的相处行为。
  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言行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此三年来我们为教师举办了多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004年聘请四川教育学院的李晓融教授做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题讲座;2005年聘请川师大心理系张皓教授做了《关护学生心理,做快乐教师》的讲座;2006年5月聘请12中的何平老师做了《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讲座;11月聘请心理专家张渝老师做了《学会心理减压,做快乐教师》的讲座;还请了大杨老师为学校教师做了完形教育训练;每年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这些培训大大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真正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
3、精心设计教师团体辅导,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技能。
  班主任是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教师,因此要有效推进研究活动的深入进行,必须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技能训练,使之在班级管理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此2006年以来,我校设计、开展了“快乐班主任成长沙龙”(一般性团体辅导)和“教师发现频道”(焦点式团体辅导)的班主任团体心理辅导,充分利用了团体辅导所创设的安全、温暖、开放、互相关怀的环境,不仅使教师情感得到抚慰,增强自信和力量,同时在辅导的熏染下,潜移默化地将团体所感受到的氛围有意识地迁移到班级课堂中,在班级管理中创设了开放、接纳的氛围,为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搭建了基础。在各种训练和尝试中教师们深刻体验到心理学理论在教学的神奇作用,巩固了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掌握了一些心理辅导的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4、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创设和谐人际氛围。
  学校每学期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如:学会宽容、学会倾听、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老师换把椅子坐等主题活动,在班级里营造了民主、开放、和谐的人际氛围。
5、开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三年来,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办了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自信心训练营、新生适应性辅导、美丽心世界辅导营、人际沟通训练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团体辅导等活动,效果显著。
6、构建“1+6”协作式小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多渠道开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6”模式是指在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7人一组,通过团队成长活动,每组自行推选1名组长作为教师的助手,(助手要经教师专门培训)由助手协助教师一起共同对一个班的同学分组实行教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民主、开放、有效,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整体和谐的教育模式。(目前只在初一年级的七、八班进行实验教学,效果明显。)
7、精心设计心理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
  学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由专业心理教师上课,其中人际沟通和交往是课程的一个重点内容。初一年级重在同伴、师生交往和沟通能力训练、初二年级重在异性交往、父母交往、师生交往及沟通能力训练,这些课程的开设有效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8、结合学校寄宿制特点,开展了生活教师的心理辅导工作。
9、各班分设心理委员,定期培训,便于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开展同伴辅导。
10、心理咨询,有效及时地解决了个案的心理问题。
11、利用校园广播站,开展师生心灵对话。

七、研究成效
(一)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有效提高了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实现了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和谐转变,学科教学呈现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教师论文和赛课及班会赛课见附件)
(二)团体心理辅导更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团体辅导具有安全而温暖的团体氛围,为个体提供了交流与宣泄的平台。这种具有治疗和促进成长功能的团体动力,更容易改变个体的思想行为。2006年以来,我校设计、开展了“快乐班主任成长沙龙”(一般性团体辅导)和“教师发现频道”(焦点式团体辅导)的班主任团体心理辅导,在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面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在中学里,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分别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尤其将焦点式团体辅导与一般性团体辅导相互补充、点面结合,十分必要和可行,这将更有助于行为干预。
(三)“1+6”协作式小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既能照顾全体,又能兼顾个别,使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感,增强了师生情感;教学内容内容既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有所不同,同时要提出一些普遍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实施,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这种方式既立足于现实,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同时又要兼顾理想,提升了小组整个团队的素质。
(四)课题研究使师生双方心理更加健康。师生愉快工作学习、学生学业负担减轻。
在探索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学校每年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五)2005年1月学校被评为成都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八、理论认识
1、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与学发挥高效功能。
  从教师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从学生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懂得尊重教师,所以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机。
  人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爱与被爱、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学生为保持教师的关怀和赞赏,因而努力于该科的学习。
3、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
  教学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劳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双方在教学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周围生活环境,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心理状态。因此,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

九、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层次不同,在实践中水平不同,因此在操作中的成效有显著差异。
(二)在开展团体辅导时,没有尝试让师生一起参加同一团体进行活动,这是本次实践研
究的一个缺憾,应该说这可能是和谐师生关系一个重要行为策略。因此本课题虽然结题,但实践研究没有终止。
(三)对实践研究的资料整理和理论提升不够。
(四)学校有部分同学是寄宿,寄宿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远离父母,见面机会相对少,从父母那获得的直接亲情就少,这些内在情感的缺乏,必然会引起外在行为的反应,如:焦虑、易怒、顶撞他人、不服管教、孤僻孤独等。我们虽然对这类学生做了一些工作,对生活教师也做了团体心理辅导,但工作力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因此下一步和谐师生关系的科研重点应落在关护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
(五)今后努力方向:从学科教学的学习心理策略研究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新途径。

(执笔 李 桦)
2007-12


参考文献:
1、钱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杨捷.后现代师生观及其影响.继续教育.2006,1
3、邹泓,屈智勇,叶苑. 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0月,4:77—82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5、李海文.师生相处的行为困扰及其原因分析.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2.总第88期
6、步德胜.浅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功能.教育研究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号   邮编:610017
招生电话:(028)86932875,(028)86918258
传真:(028)86945017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0771号 川教YW-20110090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网上报警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