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contact
国学社首页
学校首页
访客留言
国学社章程
美文精选集
国文读本
每周《论语》一则(十三)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12》)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不能像一件器物那样(只有一定的用途)”
【解读】孔子这句话完整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君子不器。君子欲不器,必先器之。”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知识,教会你怎样做事;文化,教会你怎样做人。以塑造人的精神家园为使命的孔子,强调“道”、“德”、“仁”、“艺”是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这四者本应有内在联系。《周易》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器物“定于形”,只有有限的用途和有限的容量,而人具有鲜活的生命,是“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语),既具有有限的生理机能的能量,又具有无限的思想境界和认识视野。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海德格尔语)。因此,活生生的人不能以“定于形”的器物为标准,而要以人类生命活的存在为准则。器物与人相比,器物有专用,有限量,有定性。人之学则当广博,人之胸怀当至无限,君子可以宁静致远,海纳百川。人对事物择善而从,因地制宜。
  后人亦云:“士先识器而后才艺。”这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辨证阐释。人先要“成器”,而后才能达到“不器”。才艺各有专用,气量大则可以多受,识见高则可以远视。 孔子曾以“学而不厌”自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这就是说,对于仁、知、信、直、勇、刚等,只是喜欢而不学,不仅不能让我们“致其道”,反而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这是孔子对“器”与“不器”关系的最好注解。
  荀子也十分重视学的重要性,他在《劝学》篇中认为:“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其后天努力学习的结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交叉性学科的不断出现,“专家(专用)型”人才,因其容量有限,综合能力不济,非大度容人之士,以现代竞争之激烈,事业发展之艰难,无山川之气魄,大海之精神,恐心力疲惫,身心劳顿而事业难成;因世事多变而不知应变,固步自封,恐难以与时俱进,难以创新,将受到严峻的挑战。而“通识型”人才因其立于天地之间,养浩然之气,修广博之学,行实效之事,社会对其需求日益彰显。自然科学是如此,社会科学也是如此;科学研究是如此,科学管理更是如此。由此可见,知识的深度是“成器”的必备条件,知识的广度是“不器”的助推器。特别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讲,要看准社会发展的方向,洞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掌握各科知识,不要凭自己的兴趣出发,只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到“白发方悔读书迟”已为时过晚。从这里可以看出,“好学”对于我们的成功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好学、勤学、多学,才能达到不器,方能成为现代之君子。(彭谋老师编辑)

返 回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32875,(028)86918258 传真:(028)86945017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0771号 Copyright©2003-2005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