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contact
国学社首页
学校首页
访客留言
国学社章程
美文精选集
国文读本
每周《论语》一则(二十三)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24》
【译文】先生说:“不是你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你没有勇气。”
【解读】 从孔子《论语》的论述中,我们大体了解到他老人家还是一个无神论者。鬼应该就是逝去的祖宗先人,人们祭祀自己的祖先表示不忘根本。这既是孝道的体现,也是族类精神的继承。“非其鬼而祭之”是说一个人对自已的祖宗撇在一边不管,却跑去跪拜别人的祖宗。这应该有点数典忘祖了。现在有一些年轻人盲目地将目光投向远离中国的洋教,将心灵的慰藉和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洋教身上,对别人的祖宗顶礼膜拜起来,这又有点有奶便是娘的奴才像。“谄也”,那就是谄媚,拍马屁。就个人而言,是缺失尊严,是丢失人格;就民族而言,是缺乏自信,丧失国格。形成一种心理,即为奴才心理;形成一种文化,即为奴才文化。夫奴才文化之所指,在于不自知、不自信、不自重、不自强、唯唯诺诺如行尸走肉者一样。如果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识,那么,这样的民族也将不复存在,这样的国家也将名存实亡了。历史上这种思想意识有之。当今开放的时代,一些民族精神缺失,民族文化浅薄的人,大有“非其鬼而祭之”之势。可悲啊!

  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已深刻的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一种固有的民族品格。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其中仁是核心,知所以知仁,勇所以行仁,三者形成知情意一体的德行。孟子认为,人格修养要达到“不动心”,即道德信念不被利益得失动摇的境界,就必须具有“勇”的品格。他把勇分为三种:凭力的血气之勇,凭意志的意气之勇,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就是这种大勇的体现。正是这种义勇的美德,使得中华民族在各种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前进。大义当前畏缩后退,就是没有做人的勇气。如果让一个数典忘祖,毫无义勇又毫无民族精神的人去为政,其结果就是亡国灭族。如果人人见义而不为,其结果人人也将成为狂徒的刀下鬼了。这一段讲的既是一个做人的气节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精神问题,这是对为政者和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基本要求。“义”和“勇”,既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要义,也是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章继广老师编辑)

返 回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32875,(028)86918258 传真:(028)86945017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0771号 Copyright©2003-2005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