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contact
国学社首页
学校首页
访客留言
国学社章程
美文精选集
国文读本
每周《论语》一则(二十五)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4》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解读】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林放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了礼的本质。一从节俭上说,过分地铺张奢华乃至隆重就不合理,礼在简朴简单简洁!一从情感上说,对先逝的祭奠,礼在发乎内心的悲戚!可见礼的根本在于态度而不在于形式。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很反感繁文缛节的,他崇尚的是“简” ,强调的是“情”。 孔子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的德目提出,可见它在中华民族美德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简朴为尚,以俭治国,以俭持家,以俭养志。 诸葛亮提出的“俭以养德”的思想,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对一般人的规劝。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也提出了勤俭的关系。在现实社会中,国家富强了,人民安康了,一些人忘记了这一传统美德。浪费奢华现象滋生,殊不知,自然资源有限,人类耗费无限。以无限对有限,人类终将走向灭亡。节俭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康熙皇帝以节俭治国,出现了康乾盛世;包玉刚以节俭治家,成为世界著名船王;雷锋以节俭报国,感动了几代人。《菜根谭》有言“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行矣,如何能亨?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章继广老师编辑)

返 回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32875,(028)86918258 传真:(028)86945017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0771号 Copyright©2003-2005 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