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contact
国学社首页
学校首页
访客留言
国学社章程
美文精选集
国文读本
每周《论语》一则(五)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14》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也。”——《学而·15》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学识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问:“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富有却谦虚好礼。”
【解读】这两章着重讲到为学的态度。一个有志于学的人,是不会苛求自己饮食的富足与居处的安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若志在求安饱,亦将毕生无暇顾及其学问。在德业方面应当勤劳敏捷,严谨慎行,于事当勉其所不足,于言当不武断其所有。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德艺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矫正自己求学之不足。子贡悟及夫子的思想精髓,乐道好礼则必经学问之功。非学无以悟道,非道无以敬业。正如《学记》云:“人不学,不知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根据子贡的颖悟,把修德敬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提出了作为一个君子最基本的为学准则——“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教育学生不论处于怎样的境况中,都要以修德敬业为旨趣。贫穷不能移其志,富贵不能纵其奢。要把人生精力放在修炼自己的道德和学业上面。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这是孔子对其基本准则的通俗阐述。人生存的价值就在于他能超越自然生命的欲求,这也是君子内在自觉的要求。致富、进仕,这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追求;然而不用正当的手段去得到它,君子是不应接受的;君子应在任何时候都与仁德同在。孔子时时用这一思想精髓布泽于他的弟子及所有人,希望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各守其责,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都能做到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境况中也能“好"之、“乐”之而无怨无悔,无厌无倦。一个知识型道德型的和谐社会就会出现。(阙颖老师编辑)

返 回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32875,(028)86918258 传真:(028)86945017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0771号 Copyright©2003-2005 All Rights Reserve